分区

首页 > 百科 > 箜篌怎么读

箜篌怎么读

最佳回答2022-10-21 03:07:26

箜篌怎么读

箜篌拼音:[kōng hóu]箜篌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

箜篌怎么读?

箜篌读音为[kōng hóu],声母分别是k、h,韵母分别是ong、ou。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又称拨弦乐器。

汉武帝令乐人侯调始造空侯。

《风俗通》、《通典》则说是侯调所作。因为制器的人姓侯,而其声坎坎,所以叫坎侯。自唐以后,演奏箜篌的人越来越少。明清之后,逐渐失传。

1930年代有箜篌复制工作,1959年,北京乐器研究所研制明代的箜篌。扩展资料:现代箜篌在外形上区别于竖琴的几个特点:竖琴单排弦,箜篌双排弦;竖琴长匣形共鸣箱,箜篌琵琶形共鸣箱;竖琴共鸣箱侧面光秃,箜篌共鸣箱的左右两面各有一行雁柱;竖琴琴柱是圆柱,箜篌琴柱一般是方柱。另外作为一种装饰,琴柱顶端有凤凰首的一定是箜篌。

确切的说,竖琴的共鸣箱是窄梯形的,边缘比较直,而且弦的下端直接连接在共鸣箱的斜面上,而现代箜篌的双面琵琶形共鸣箱要更大一些,侧面是垂直的,弦压过雁柱连接共鸣箱下端——从远处看去和竖琴确实容易混淆。

箜篌怎么读 箜篌读音

1、箜篌读音是[kōng hóu]。 2、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又称拨弦乐器。

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乐使用外,在民间也流传。

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3、从古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和日本奈良正仓院保存的我国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残件看,它的音箱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凤首箜篌形制似与竖箜篌相近,又常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

正如《乐唐书》所载:“凤首箜篌,有项如轸”,又杜佑的《通典》:“凤首箜篌,头有轸”。有轸或无轸的图像在敦煌壁书中均有所见。凤首箜篌自印度传入后,用于隋唐燕乐中的印度乐,至宋代隋炀《乐书》中仍绘有当时存在的多种形制的箜篌,明代以后失传。

箜篌怎么读箜篌读音 词语箜篌的读音是什么

1、箜篌kōng hóu。 2、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又称拨弦乐器。

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乐使用外,在民间也流传。

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箜篌这两个字怎么读

kong 一声 hou 二声意思:箜篌是一种拨弦乐器。名称来自古代西域的译名。

弦数因乐器大小而不同,最少的五根弦,最多的二十五根弦,分卧式和竖式两种。

琴弦一般系在敞开的框架上,用手指拨弹。

箜篌这个词怎么读啊?

箜 拼音:kōng 部首:竹,部外笔画:8,总笔画:14五笔86&98:TPWA 仓颉:HJCM 笔顺编号:31431444534121 四角号码:8810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B9C基本字义● 箜kōng ㄎㄨㄥˉ◎ 〔~篌〕古代弦乐器,像瑟而比较小,弦数从五根至二十五根不等。English◎ ancient string music instrument 篌 拼音:hóu 部首:竹,部外笔画:9,总笔画:15五笔86&98:TWND 仓颉:HONK 笔顺编号:314314325131134 四角号码:8828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BCC基本字义● 篌hóu ㄏㄡˊ◎ 〔箜~〕见“箜”。

English◎ ancient music instrument; harp箜篌是我国古代的弹弦乐器,最初名曰“坎侯”,有卧、竖两种形制。

盛行于汉、唐时代。那时是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两手拨弦。明代以后渐渐失传。现在独奏或民族乐队中使用的箜篌,是根据文献记载和参照竖琴原理制作的新箜篌。

琴体高175厘米,两排弦,每排44弦。音域宽阔,音色既清亮又浑厚。远在春秋战国之时,我国南方楚国就已经有和琴、瑟相象的卧箜篌了,汉代,卧箜篌被作为“华夏正声”的代表乐器列入《清商乐》中。

它当时有五弦十余柱,以竹为槽,不仅流行于我国中原和南方一带,还流传到我国的东北和朝鲜,在隋唐时还东传日本,卧箜篌曾用于隋唐的高丽乐中,《通典》曰:“箜篌,旧制一依琴制,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也。”以后,在我国日渐销声匿迹,被表现力丰富的琴、筝所代替。然而卧箜篌在朝鲜却得以传承,经过历代的流传和改进,而成为今日之玄琴。

在日本,因经由当时的百济国(朝鲜)传入,而称其为百济琴。竖箜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亦广泛流传。竖箜篌也称“胡箜篌”,其外型既有和西方竖琴相象的角形箜篌,也有琴头加饰的风首箜篌和龙首箜篌。

东汉之时,竖箜篌由波斯经西域传入我国,是西域古乐器。《隋书•音乐志》云:“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之旧器。”《通典》也说:“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用两手齐奏。”这说明竖箜篌是由西域传人中原的。

竖箜篌多以丝为弦,元代也有以为钢弦的。东汉时用于宫廷,隋唐时用于龟兹、疏勒、西凉、高丽诸乐,敦煌隋唐壁画中的许多乐舞场面都有竖箜篌。宋时用于教坊。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初十日天宁节……教坊乐部,列于山楼下彩棚中,次列箜篌两座。

箜篌高三尺许。”在新疆克孜尔尕哈干佛洞第23窟和库木吐拉干佛洞63窟中都有竖箜篌的描绘。乐工身披彩带,上身半裸,双目下视正用左臂夹着竖箜篌,两手拨动琴弦。壁画中的竖箜篌很典型,但遗憾的是当年艺术家没有画出竖箜篌的弦数。

这种竖箜篌体积不大,竖抱在胸前弹奏,比那种立地竖起的箜篌显得小巧玲珑。东汉时期,竖箜篌就随着丝绸之路上的商贾往来,由西域传入我国中原。它在隋唐时代,用于“胡乐”的龟兹、疏勒和高昌诸乐以入高丽乐中。

由于它有弦数组,不仅能够演奏旋律,也能奏出和弦,在独奏的伴奏方面,都较其它乐器更为优越。后来箜篌又东渡日本,在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中,至今还保存着两架唐代箜篌残品。这种有曲形共鸣槽,并有脚柱,张着二十多条弦的竖箜篌,在中国乐坛上盛行于晋到隋唐时代。

宋吴自牧《梦梁子》卷三里曾这样描写道:“高三尺许,形如半边木梳,黑漆缕花金装画台座,张二十五弦,一人跪而交手臂之。”这是大型的箜篌。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小的箜篌,是左手托着箜篌,右手弹奏,多用于仪仗音乐中。今天,古代的箜篌实物虽已不存,但在我国大同云冈石窟有奏乐场面的浮雕上、敦煌的“隋唐乐队”壁画上和五代前蜀皇帝王建墓的浮雕上,都能见到弹奏箜篌的人像。

凤首箜篌是东晋之初由印度经中亚传入我国的,四百年多以后,唐德宗(公元780一805年)时,从强国(今缅甸)也传进了凤首箜篌。《通典》云:“凤首箜篌,颈有轸。”这是颈有辖的一种凤首箜篌,至今还在缅甸流传,称“桑柯”或弯琴,也叫缅甸竖琴。

凤首箜篌在隋唐用于天竺乐、高丽乐中。古代描写箜篌的诗屡见不鲜。古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就有刘兰芝“十五弹箜篌”的诗句。最著名的一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这首诗是李贺在京都长安作奉礼郎小官的三年间写的,诗中所提到的李凭是当时宫廷里著名的乐工。箜篌盛行于汉、唐时期,它是唐十部乐中重要曲乐器之一,在宋、元两代继续流传,明末渐少使用,以至失传达三百年之久。为了挽救这古老的乐器,前些年,我国音乐研究部门根据历文资料再制了它,使古老的箜篌复活了。

新制成的箜篌,装有两排同样的弦,每排有四十四根。由于是双排弦,它可以演奏两个声部的复调旋律。色。

继续浏览:

上一篇:韵怎么读?

下一篇:我不是二型糖尿病,但血糖偏高9点几,吃药也控制不了,怎么办?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80131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