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岗位失控怎么办
管理失控怎么办,下一步怎么改善
什麼是管理失控管理失控是指各级员工的企业行为未达到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制度的执行。在法律角度看是事物的发展不按照管理预计的轨道发展,更准确的说是发展的轨道偏离管理计划轨道太多,并引发不可控制局面。
企业管理失控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出了问题,导致企业管理失控,严重则使企业衰败。
[编辑]管理失控的徵兆[1]原本清晰的一些经营数据变得模糊不清,或者同一事项出现了相差甚远的几个或几组数据,甚至出现了结论完全相反的数据;信息不畅,一些原本应及时掌握的数据、情况迟迟报不上来,人、财、物、产、供、销的脉络无法及时传递、掌握。管理失去了基础,决策没有了依据;只能听一种声音,而且总是“报喜不报忧”。围著你转的变成了少数人,他们总是随你、捧你,在他们眼里,你就是永远正确的人;执行力出了问题,而执行力的主体是执行机构,即企业的总部机关。其实,谈到执行力很多企业老板并不陌生,但执行力差却已成为了很多中国企业的管理通病和制约瓶颈,尤其是在一些国有企业、中小型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中表现的更为突出。
为此,我想通过本文来和各位企业老板及企业管理人员作一简单剖析梳理和交流分享。一、什么是执行力执行力其是一个大概念,它应该包括组织执行力和员工执行力两个层面,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是,在以往的企业咨询服务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老板和管理者所讲的执行力低下并不是指组织整体执行力差,而是在强调员工个体执行力不好。
实际上,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企业更应该强化的是组织执行力,因为组织执行力就是企业的战略目标落地实施能力,一个企业组织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这个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实现速度和调整速度。没有强大的企业组织执行力,我想员工个体执行力也不会好到哪儿去。所以,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执行力话题主要是围绕组织执行力而展开。
二、什么原因导致了企业执行力差正略实效研究分析认为企业执行力差只是表象,而管理不善才是本质,原因如下:1、战略不清晰:企业没有制定清晰的战略目标,或者是战略目标制定的不合理而缺乏可操作性,或者是受外部环境和老板个人影响而摇摆变化不定,导致企业内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缺乏战略指引和方向性,大家为了做事而做事,而不是为了企业目标而做事,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知道怎么去做正确的事?2、架构不合理: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组织架构设置不合理,部门职能定位不清晰,岗位职责划分不明确,管理授权不合理,汇报指挥交叉重叠、责权利不对等等都会影响到企业组织执行力,而且这些东西如果没有梳理清楚的话,很容易造成企业内部出现推诿扯皮、避重就轻、管理内耗和执行力低下等问题,而且也很容易挫伤管理者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3、制度不完善:中国的很多企业并不缺乏制度和流程,但它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制度和流程执行不力,尤其是缺乏制度和流程产生与执行的保障机制。制度和流程执行不力主要有四个原因:A、高层不重视,表现在过问少,关注少,参与少;B、产生不科学,表现在制度流程个人化、岗位化、部门化和老板化,政策设计与制定环节程序不合理,没有争取到企业其他部门或者核心骨干的意见或建议,大家对下发的制度流程不认同和不执行;C、内容不完善,表现在制度和流程不成体系,政策不明确,内容不合理,相互不衔接,流程繁琐,效率低下;D、执行不到位,很多企业的制度与流程都是束之高阁,制度政策制定后都被管理者放到了档案柜或者办公抽屉里,很多制度流程根本没有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4、人员不匹配:人是影响企业组织执行力和个体执行力最为重要的能动性因素,企业管理者和员工队伍的素质、能力和经验等都会影响到他们对企业战略、经营计划和工作执行的不同理解与表现,企业“帅”、“将”、“兵”的配置失衡或者不合理也是导致组织执行力低下的重要原因。有的家族企业中,血缘宗亲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是导致组织执行力差的重要因素。而有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经常看到“外行人”管理“内行人”的现象,外行人根本无法服众,这也是导致组织执行力不高重要因素。5、监督不到位:我们中国人不喜欢被他人监督,中国的很多企业管理者也不愿意去指导和监督下属,很多企业管理人员更乐意发号施令、安排布置工作和等待下属汇报,而却很少去关注和监督下属工作执行的动态过程。
大量的管理实践证明,如果没有工作过程的监督、指导、矫正和结果的评估考核,我们很多管理工作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和预期目标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很多员工都喜欢“走捷径”和“找借口”,有的甚至“惰性”也很强。6、奖惩不配套:没有考核就没有管理,没有奖惩而考核就会形同虚设,那员工就会吃大锅饭,有大锅饭吃谁还想着去努力工作。所以,企业没有建立科学、配套的薪酬与奖惩考核激励机制或者出现机制执行不力等问题时,也会严重挫伤管理者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执行力,甚至引发牢骚和抱怨。
7、文化不强势:很多企业倡导“无为而治”和“以人为本”的自主式柔性管理文化,这种尊重人性和人权的管理思维出发点本无可厚非,但是任何的管理思想、理念、模式和做法必须要结合不同企业的独特土壤环境。大量的管理实践证明,我们中国的大部分企业靠组织成员“自觉”或“自律”是无法实现企业预期管理目标的。纵观万达、华为、伊利、蒙牛、恒大等国内知名龙头企业,我们发现其管理背后都有一股强势的组织执行文化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沟通文化缺乏也是影响组织执行力的重要原因。
8、老板不表率:以往我们接触了很多企业老板,他们在管理中经常要求下属严格执行和遵守公司规章制度,而自己却很少带头执行或者主动自觉去维护企业管理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甚至有的企业老板本身就是规章制度的最大破坏者,他们认为制度是给员工制定的,对老板无效。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上梁不正下梁歪”,对于老板的言行举止,组织成员都会去效仿或受到影响,自然越往下执行力也会越差。三、企业执行力差是谁的责任每次和企业老板们谈起执行力话题,老板们总爱讲的话就是:“我们公司员工执行力太差,我有很多好项目、好注意、好思路都没有按我的意思给我执行落地”、“我们那个**部门经理我非常不满意,开会定了好几件事儿都没有给我办成”,等等。
我想这些问题应该在很多企业都会存在,但是企业执行力差究竟是谁的责任?其实,从上述分析就可以看出,企业组织执行力低下与企业老板、管理团队和员工三者都是密不可分的。首先,我们认为老板应该是企业执行力差的第一责任人,因为企业管理本身就是一把手工程,企业的发展战略、组织建设、流程优化、文化建设、人员选用和激励机制建设等都是企业老板管理的重点,老板不仅要重视组织执行力建设,更要带头践行和推动组织执行力建设。其次,我们认为管理者应该是组织执行力低下的第二责任人,因为作为管理者本身就有通过计划、统筹、组织、协调、安排、跟踪、监督和考核激励等手段去推动工作执行落地的责任和义务,执行力差本身是一种管理失职或者不胜任的表现。
最后,我们认为员工应该是组织执行力差的第三责任人,工作中有令不行、抱怨、牢骚、抵触、拖延、打折扣、找借口、扯皮内耗等都是员工工作执行力不佳的重要表现。四、如何提升企业执行力组织执行力提升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老板带领着管理团队去听两次执行力课或者参加两次执行力培训就能立马解决的。首先,企业老板应该敢于承担组织执行不力的首要责任,明白自己在执行力改善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和角色。其次,我们建议企业老板应该组织自己的管理团队和核心骨干人员针对本企业中影响组织执行力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梳理和总结,真正找到制约组织执行力的关键因素,然后再针对各种原因有计划地进行梳理、整改和落实,明确目标方向、理顺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分工、改善组织授权,完善制度流程、优化人员配置、健全奖惩考核激励体系、强化过程管控与结果导向、老板与管理者带头垂范,只有企业针对自身组织执行不力的原因下决心彻底分析、梳理和整改及长期坚持后,我想这个企业的组织执行力才会真正有所改观和提升。
如何做到关键岗位由关键人把关?
关键岗位由关键人把关,这个说起来是容易的,做起来是很难的,关键是谁来把关这件事。权力缺乏制衡,就会变得失控,所以以权谋私,买官卖官,任人唯亲,裙带关系,这些名词耳熟能详。
所以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才能做到关键岗位由关键人把关。
如何防范重点领域、重要环节、关键岗位的廉政风险?
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处于廉政风险的高危区位,建立岗位风险预警防范机制,是我们党在政治生活和党的廉政建设中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在单位中,处于重点领域和特殊岗位的领导干部,一旦他们道德滑坡、决策失误,权力的执行就会发生偏差,再加上社会上诱惑很大,很难自觉抵制腐败。
一、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现状近年来,上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预防和惩治腐败,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腐败行为也得到了明显遏制。
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对廉政风险防范的意识不强。由于受过去计划经济思想和政治体制、行政体制改革缓慢的影响,在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仍存在沿用计划经济时代思维模式去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廉政风险防范的意识不强。比如:有的“大锅饭”思想较严重,有的单位领导或者将本单位的资产视为小团体资产,随意处置;或者对家底不清,固定资产或者无帐,或者有帐无实,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有的视公权为私权,滥用行政审批权、财权、人事权,从中索、拿、卡、要。
(二)对重点职权人物的监管乏力。行政事业单位是人财物高度集中的单位,每个公职人员都或多或少掌握着一定的权力。稍有思想不单纯、动机不纯的人就会以国家财产谋取小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特别是单位负责人的管理漏洞大,监督乏力,有的单位领导人集党政权力于一身,搞个人或极少数人说了算,往往一句话就能决定职工的进出升降,一支笔就可以开支大额资金;有的股(所、队)长掌握人事、资金或行政审批等权力的初始审核把关权,单位分管领导对其不好监管,有的甚至与其结成利益共同体;有的机关效率低下,作风漂浮,执法不严现象时有发生。(三)教育管理与发展形势相脱节。一些单位干部教育管理制度不落实,忽视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致使党员干部队伍思想素质得不到提高,少数同志理想信念淡化,廉政风险防范的“免疫力”下降。
对人员管理抓得不紧,重业务能力轻思想作风表现的倾向在一些单位和领导同志头脑中始终不同程度存在。少数领导干部对公职人员平时出现的不良思想反映和作风表现听之任之,以为是个人小节,不必“小题大作”。个别公职人员不重视政治学习和世界观改造,对自身要求不够严格,交友不慎,廉政风险意识淡薄。
(四)廉政风险防范体制机制滞后。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观念仍停留在传统观念上,自觉不自觉地用老眼光看人,用老经验办事,用老办法处理问题。对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敏感性不强,认识不够到位,不能根据变化着的形势任务和遇到的问题障碍尽早拿出应对措施。在工作中,依赖人的思想觉悟,缺乏必要的制度设计和流程安排以规避廉政风险。
一些单位自行制定的措施规定缺乏封闭性、配套性和连惯性。从总体上看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制度仍处在探索形成阶段,严重滞后于当前面临的反腐斗争形势。(五)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发案率居高不下。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掌握着巨大的人、财、事、物权,在巨额利益驱动和诱惑下,其违纪违法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
据统计,2012年全国共受理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问题举报1.11万件,立案5956件,查实5022件,3780名党员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331名党员干部受到组织处理,1097名党员干部被移送司法机关;纠正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中的违法违规问题2.75万个,3891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纠正环境保护违法违规问题2.21万个,305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且有的案件涉案金额之大、作案手段之直接、恶劣,令人触目惊心。如:辽宁省抚顺市国土规划局原局长江润黎、国土资源局顺城分局原局长罗亚平利用为开发商拿地、办理规划审批手续等机会搞权钱交易,甚至直接造假套取土地补偿金,敛财逾亿元,其中罗亚平一人涉贪上亿,被称为“职级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的女贪官”。
关键岗位的如何避免关键岗位的流失
为避免关键人才的流失,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对于关键岗位人才的挽留首要解决与员工息息相关的利益问题,员工的利益问题即与企业的薪酬息息相关,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
通过改变薪酬体系,体现内部公平性与外部的竞争性,薪酬政策向关键岗位的职工倾斜,最终达到吸引、留住和激励核心员工,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的目的。
其次,建立长期的激励方案。采用激励方案的建议以及这些方案短期所能带来的收益,似乎可以解决问题,但事实上现阶段许多企业的员工已经不限于获得这种短期的利益,还需要长期的利益保障。这就是我们长期激励方案中所提倡的期权制,以分红权、股权的形式去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事实上,同只是对员工付以基本报酬而需要投入的管理精力相比,如果采用长期激励方案,这些方案会要求大量的、甚至是更多的管理精力,才能实现业绩目标。
继而,制定公平、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从政策和制度上积极地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企业对员工设定好绩效目标,如经营收入、顾客满意度、产品合格率等可以量化的指标,只要员工在考核期内完成了目标(或未完成),即予以奖励(或处罚)。
这种激励手段比较公平、公正、公开、科学,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明显,也是现代企业最常用的激励手段。企业在实施的过程中,关键要把握住几点:(1)目标设定的科学性,要让员工觉得有完成的可能性;处于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存在着成长性的差异,但不明显;(2)要创造条件帮助员实现,而非一味的对员工进行压榨;(3)关键岗位的员工,岗位调换的机会较少,时间长了,难免产生消极、厌烦的情绪。适时的员工进行内部测评,对于工作内容进行局部的调整。
然后,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企业文化理念。企业文化这种看似务虚的工作,实际上是对员工发展需求的一个答复,让员工知道自己在一个什么样的企业中工作,除了挣钱之外,有更好的发展希望。除此之外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使员工凝聚合力,形成一个有向心力的团队,激励员工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是对员工精神需求的一个很好回馈。
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有助于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道德准则以及集体主义精神,进而使得员工对企业产生同甘共苦的情感,使得企业加强对于员工的吸引了,进而有效的防止关键岗位人员的流失。最后,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个人价值的被肯定将会有效的抑制每个员工性格深处的不安分成分。现代企业管理应该“以人为本”,提出有助于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和组织目标的管理措施,真正心音和留住企业的关键人员,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深刻的认识到企业和员工实质上是一种“双赢”的关系。
企业之中应当形成一种“让我们共同创造,我信任你,我尊重你,我们共享成果”的氛围。企业的关键岗位的员工不是为了生存而工作,而是渴望能力的充分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合作关系能从心理上有效的留住人才,激励关键岗位人员。
如何抓关键岗位关键人员员关键环节
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处于廉政风险的高危区位,建立岗位风险预警防范机制,是我们党在政治生活和党的廉政建设中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在单位中,处于重点领域和特殊岗位的领导干部,一旦他们道德滑坡、决策失误,权力的执行就会发生偏差,再加上社会上诱惑很大,很难自觉抵制腐败。
一、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现状近年来,上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预防和惩治腐败,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腐败行为也得到了明显遏制。
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对廉政风险防范的意识不强。由于受过去计划经济思想和政治体制、行政体制改革缓慢的影响,在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仍存在沿用计划经济时代思维模式去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廉政风险防范的意识不强。比如:有的“大锅饭”思想较严重,有的单位领导或者将本单位的资产视为小团体资产,随意处置;或者对家底不清,固定资产或者无帐,或者有帐无实,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有的视公权为私权,滥用行政审批权、财权、人事权,从中索、拿、卡、要。
(二)对重点职权人物的监管乏力。行政事业单位是人财物高度集中的单位,每个公职人员都或多或少掌握着一定的权力。稍有思想不单纯、动机不纯的人就会以国家财产谋取小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特别是单位负责人的管理漏洞大,监督乏力,有的单位领导人集党政权力于一身,搞个人或极少数人说了算,往往一句话就能决定职工的进出升降,一支笔就可以开支大额资金;有的股(所、队)长掌握人事、资金或行政审批等权力的初始审核把关权,单位分管领导对其不好监管,有的甚至与其结成利益共同体;有的机关效率低下,作风漂浮,执法不严现象时有发生。(三)教育管理与发展形势相脱节。一些单位干部教育管理制度不落实,忽视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致使党员干部队伍思想素质得不到提高,少数同志理想信念淡化,廉政风险防范的“免疫力”下降。
对人员管理抓得不紧,重业务能力轻思想作风表现的倾向在一些单位和领导同志头脑中始终不同程度存在。少数领导干部对公职人员平时出现的不良思想反映和作风表现听之任之,以为是个人小节,不必“小题大作”。个别公职人员不重视政治学习和世界观改造,对自身要求不够严格,交友不慎,廉政风险意识淡薄。
(四)廉政风险防范体制机制滞后。部分党员干部思想观念仍停留在传统观念上,自觉不自觉地用老眼光看人,用老经验办事,用老办法处理问题。对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敏感性不强,认识不够到位,不能根据变化着的形势任务和遇到的问题障碍尽早拿出应对措施。在工作中,依赖人的思想觉悟,缺乏必要的制度设计和流程安排以规避廉政风险。
一些单位自行制定的措施规定缺乏封闭性、配套性和连惯性。从总体上看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制度仍处在探索形成阶段,严重滞后于当前面临的反腐斗争形势。(五)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发案率居高不下。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掌握着巨大的人、财、事、物权,在巨额利益驱动和诱惑下,其违纪违法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
据统计,2012年全国共受理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问题举报1.11万件,立案5956件,查实5022件,3780名党员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331名党员干部受到组织处理,1097名党员干部被移送机关;纠正土地和矿产资源开发中的违法违规问题2.75万个,3891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纠正环境保护违法违规问题2.21万个,305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且有的案件涉案金额之大、作案手段之直接、恶劣,令人触目惊心。如:辽宁省抚顺市国土规划局原局长江润黎、国土资源局顺城分局原局长罗亚平利用为开发商拿地、办理规划审批手续等机会搞权钱交易,甚至直接造假套取土地补偿金,敛财逾亿元,其中罗亚平一人涉贪上亿,被称为“职级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的女贪官”。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80131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