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苏联比不上沙俄怎么办

苏联比不上沙俄怎么办

最佳回答2022-10-27 19:05:17

苏联农业真的连沙俄都不如吗

应该说,1953年苏联的粮食产量的确不如沙俄时代的最高峰的1913年多。但问题是,这一年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个歉收年,比此前的1952年就减产了1000万吨粮食,而二战之前的1940年粮食产量高达9500多万吨,集体化之后的第一个特大丰收年1937年的粮食产量更是达到了9700多万吨。

而沙俄时代的1913年是沙俄历史上粮食产量空前绝后的丰收年,此前的1911年沙俄粮食产量只有5800万吨。

所以说,以1913年和1953年的粮食产量比较并不合理,如果1911年沙俄的粮食产量作为1953年这样的一个歉收年的参照系才是比较合理的。或者说,非以1913年作为可比的参照标准的话,那也应该选择赫鲁晓夫开启改革的那个特大丰收年的粮食产量作为旧体制的参照物,也就是1956年的1亿2500万吨。这两个数据都要比沙俄年代同等水平的年份高出45%左右,基本体现了苏联前期粮食生产能力的进步程度。除了考虑到苏联的这种农业波动以外,我们还要注意到一个因素,也就是苏联和沙俄统治的区域不同,沙俄统治的区域包括芬兰和波兰这个东欧粮仓,二者粮食产量一般占了的沙皇俄国的10%左右。

因此,我们在比较苏联与沙俄粮食产量的时候,应该扣除芬兰和波兰的部分,也就是要再把沙俄的粮食产量减去10%。例如,1913年扣除波兰等地后的粮食产量只有7650万吨:这样算下来,经过农业集体化运动,苏联粮食生产能力比沙俄时期上升了60%以上。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和现在很多学者与主流媒体上的观点不同,新经济政策并没有显现出较之集体化的恢复优势。

1928年也是苏联的一个丰收年,而这一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只有7300万吨,即使扣除沙俄时代波兰等地的产量,苏联粮食生产在1920年底战争结束后也还是用了八年的时间才基本恢复到战前的水平。相比之下,二战结束以后,苏联并没有实行新经济政策而是坚持集体化,结果到1952年用七年时间就基本恢复到了战前水平,比新经济政策恢复的还要稍快一些。大体说来,如果计算苏联集体农业时代粮食发展的速度,应该扣除二战期间破坏和恢复的11年(1941到1952)。

也就是从1928年基本恢复到了沙俄时代的生产能力之后开启集体化运动开始,扣除二战耽误的11年,到1956年用17年时间增长了60%以上的粮食生产能力,大约每年上升3%。1956年全面开启改革后情况大体相同,到1978年为止用了22年时间粮食生产能力又上升了近90%,平均每年仍然是3%左右。这个速度是很快的。

你知道按政治影响力来说沙皇俄国时期和苏联时期哪个更强大吗?

这个当然是苏联的政治影响力大了!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沙俄是一个欧洲强国,而苏联好歹是两个超级大国之一,而沙俄在欧洲强国里边是倒着数的。俄国主要是学习西欧的文化等各个方面,包括服装。

沙俄军队中,哥萨克骑兵是最精锐的部队,拿破仑十分羡慕这支轻骑兵部队。

俄国对于彼得大帝十分敬仰,彼得大帝的主要改革就是军事改革。沙俄在拿破仑战争中打败了拿破仑,这使在欧洲大陆没有能和其匹敌的国家,这个时候,沙俄就是欧洲宪兵。沙俄时代影响力最大的时候是拿破仑战争以后到1850年左右,当时沙皇被称为欧洲的宪兵,当时欧洲哪个国家出了革命,沙皇带着哥萨克骑兵就过去了,尤其是东欧地区,东欧地区对于俄国的恐惧和厌恶同沙皇这个欧洲宪兵很有关系,象匈牙利的诗人裴多菲、波兰的肖邦都是让沙皇极其厌恶,裴多菲干脆就是被沙俄军队打死的,肖邦也是被流放。但是沙俄的影响力也就是仅仅局限在了欧洲,而且再往西、往南扩张,都遭到了强烈的抵抗,有的甚至是英法两大强国直接出兵,比如克里米亚战争。

而沙俄相对于英法来说,还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所以英法插手的话,俄国还真的干不过。不过俄国和英法之间就算爆发战争也是所谓的王朝战争,双方都是会控制战争的规模,打完了还会有正常的接触交流。俄国的贵族照样是住在巴黎,和法国打仗的时候回俄国去打仗,而打完了仗,再回巴黎去住。

但是,工业化在西欧开始以后,俄国这边可就落后,一开始俄国人还没有当回事,但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沙俄遭到了惨重的失败,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沙俄军队在军事技术上落后英法太多了应该说,沙俄在当时主要的影响力是军事方面,尤其是在拿破仑战争之后,俄国是所谓的“欧洲宪兵”。苏联的五年计划在现在就意味着肃反和饥荒,但是建立在粮食堆上的工业化,使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就已经是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也为二战中的军功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同时,全民医疗、养老这些社会福利制度也极大的影响了西方国家。象白求恩大夫,是到了苏联以后发现,他的追求正在苏联变成现实,这使白求恩成了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但是,苏联就不同了。

苏联二战后的影响力的确首先是军功。西方国家可以说出来大天来,但是,攻克柏林的是苏联红军,在苏联解体之前,驻扎在东欧的特别是柏林的苏军也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这一点。当时,苏联的影响并不仅限于军功方面。早在30年代,苏联在欧洲的就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知识分子中,当时有一个“红色三十年代”的说法,这个主要原因是,当时的西方正处于“大萧条”期间,但是当时的苏联则是在加速的推进“五年计划”,国家的形势正在蒸蒸日上,当然过程中的确存在一些农业集体化的问题,对于农民的利益损害太大,但是整个苏联还是和沙俄时期有了巨大的改观,这种新制度的吸引力对于当时正在困境中的西方国家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一点和最近的中国有点像。

为什么沙俄在一战中很弱,苏联在二战中很强

因为当时的政治原因,所以在一战中表现的那么差,二战时期换了指挥官所以才这么厉害。俄罗斯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家,但战斗表现却有所不同。

实际上,主要原因是政治原因的变化。

首先,苏联发生了一场革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途撤退,这基本上发生了。沙皇政治发生了变化。尽管农奴制以前曾进行过改革,但这些改革使这些制度在改革之时就已出现在皮肤上。

他们没有触及俄罗斯的根源。许多人将其退还给日本明治维新。经过比较,日本的改革和研究实力确实强大。

但是,这次沙皇俄国的改革不仅存在,而且加剧了底层人民的苦难。此外,他们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使整个国家陷于空洞。他们并没有在民主的旗帜下变成那种普遍的资本主义或沙皇专政,因此,参加战争的大多数士兵都没有遭受这种伤害。

对小冲突者进行系统的培训不能保证有这样的纪律组织。假设沙皇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派出的将军苏霍姆利诺夫根本没有任何战斗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他是个小人他一天中大部分时间所做的事情就像沙皇一样不问正事。

而沙皇,当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俄国战争的领导人时,他每天都围在几位情妇身边,这支俄国军队怎么做得好。加上这种农奴制度的存在,这些士兵与一群牛没有什么不同,人们所想战斗的人数越来越多。士兵如何忍受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因此,可以看出,制度的腐败是沙皇俄国作战能力脆弱的根本原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表现得如此抢眼,这些更多是关于这些将军的强大指挥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记录中,他已经以将军的身份存在,例如著名的列宁格勒战役和莫斯科防线就是他的命令,知道这一历史的朋友知道这两场战役有多难。苏联在这场战斗中杀死了很多人,可以认为这两个城市损失惨重,但所有国家都被战斗国家所破坏。这是另一个原因,各国的凝聚力太强了。

按政治影响力来说沙皇俄国时期和苏联时期哪个更强大?

为一脉相承的国家,苏联和沙俄不仅仅是俄国的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类似于明朝和清朝的差别,两者在其他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这注定了苏联和沙俄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语。静夜史认为,苏联和沙俄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组成形式不同苏联和沙俄最大的不同在于,沙俄是一个国家,而苏联是一堆国家,而从一个到一堆,根源在于列宁的“民族自决”政策。

列宁认为,无产阶级革命首先会在一国取得成功,然后世界各地的民族都应该成立自己的苏维埃政权,然后共同组成无产阶级联邦,这是苏联诞生的理论基础。

由于俄国在十月革命后最先取得成功,因此俄国成为列宁“民族自决”政策的试验田,在列宁的支持下,原沙俄境内的乌克兰、高加索、白罗斯、吉尔吉斯等民族纷纷成立了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并以平等身份加入苏联。这一政策虽然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基础,却严重损害了俄罗斯的利益。在沙俄时代,俄罗斯用几百年时间迅速扩张领土,而在扩张的过程中进行疯狂的种族换血,不接受任何“联邦”或者“自治”,对乌克兰的自治出尔反尔就是最好证明,所以尽管沙俄国土面积达2200多万平方公里,但统治始终非常稳固。根据列宁设想成立了苏联后,虽然联邦的面积和沙俄相当甚至有所超出,但毕竟不是俄罗斯的国家,一旦联邦解散,俄罗斯将会损失惨重,而1991年苏联解体也确实如此。

2、社会制度不同苏联和沙俄另外一个本质不同在于,苏联是共产主义国家,而沙俄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创始人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在先进的国家爆发,而列宁主义修正了这一点,落后的沙俄同样可以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胜利。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取得了三年反干涉战争的胜利后,缔造了苏联,而后苏联开始走上共产主义路线。

二战之前的苏联,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共产主义国家,时刻处于帝国主义的围追堵截中,因此苏联选择了重工业优先的斯大林模式,这帮助苏联快速完成了工业化,并在苏德战争中最终击败法西斯,一跃成为和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而沙俄时代,虽然在几百年的时间里,领土迅速扩张,但也因为领土的拖累,沙俄始终没有精力真正实现富国强兵。1854年克里米亚战争惨败后,沙俄民族危机深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废除了落后的农奴制,终于为沙俄打开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向曙光。

虽然在19世纪末沙俄也和其他列强一样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但沙俄的发展始终滞后,这也是沙俄在一战期间彻底崩溃,并最终爆发十月革命的根本原因。作为俄罗斯的两个历史发展阶段,无论沙俄还是苏联都给俄罗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的俄罗斯,虽然早已不复超级大国之勇,但沙俄留下的巨大国土,苏联留下的恐怖核武库,以及两者一脉相承的“大俄罗斯”主义政策,都在的俄罗斯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沙俄末期的俄罗斯那么落后,为何苏联一接手,就能立马让它大变样呢?

一个迟暮到连日本都打不过的国家,一个被称为帝国主义链条上薄弱一环的帝国,只是因为一次十月革命的洗礼,就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了乌鸦到凤凰的蜕变,不仅经济强了,领土大了,国力增了,在国际地位上更是一跃成为超级大国。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事实上这也是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不过如果我们能明确沙俄的所谓落后不过是相对落后,那么这个问题似乎就迎刃而解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913年,沙俄拥有1.7亿人口,铁路营业里程高达70156公里,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在工业产值上仅次于美德英三国。

不仅如此,沙俄的其他经济指标也相当亮眼,比如钢铁产量位居欧洲第三,发电量位居欧洲第四,本土石油产量更是位居欧洲第一,农业完全实现自给。应该说,沙俄的综合国力并不算太落后,所谓的落后只是相比于美德英等列强而言的。不过结合沙俄国内此起彼伏且愈演愈烈的社会矛盾来看,沙俄作为帝国主义阵营的一员确实垂垂老矣、英雄迟暮。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的“脱胎换骨”就显得尤为明显,因为苏联不仅实现了排名的上升,更成为数一数二的超级大国,和迟暮的沙俄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那么,为何苏联能完成如此强烈的蜕变呢?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1、斯大林模式之功斯大林模式,某种程度上是苏联之基,是苏联存在的理论基础。十月革命后,为实现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以及打退国内白军和挫败国外帝国主义势力干涉的需要,列宁在苏俄推行“民族自决”政策,允许境内大中民族建立自己的苏维埃政权,而后以平等身份并入苏联,这是1922年苏联建立的重要依据。不过因为苏波战争的失败,列宁在世界范围内推进无产阶级革命的计划最终流产,而后苏联推行新经济政策,经济开始逐渐复苏。

1924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相比于列宁掀起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浪潮的理想,从基层一路打拼上来的斯大林无疑更加务实。他认为只有一个强大的苏联才能为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支撑,所以斯大林将重心放在苏联的强大上,在经济政策上也抛弃了列宁时代的新经济政策,开始大力推进苏联的重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事实证明正是斯大林对钢铁的执着,才使得苏联在面对德国法西斯时有了活下来并反败为胜的可能。而因为欲强苏联,必先强俄罗斯,所以斯大林也成为“大俄罗斯”主义的忠实拥趸,昔日各加盟国地位平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俄罗斯成为名副其实的苏联核心,而这也在客观上强化了苏联的凝聚力,为苏联在二战后一跃成为超级大国提供了可能。2、国际形势的机遇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是苏联能在短短27年时间里一飞冲天的重要原因。

从苏联成立的那一刻开始,强邻环伺的局面就始终没有改变,单打独斗的苏联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中可谓举步维艰,二五计划的不圆满就是最好的缩影。但1929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改变了这一切,相比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哀鸿遍野,共产主义路线的苏联则显得欣欣向荣。为了缓解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各国不得不陆续松开对苏联的封锁,于是大量资本和技术工人开始纷至沓来,为苏联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沙俄末期的俄罗斯那么落后,苏联接手,会让俄罗斯变强吗?

1、斯大林模式之功斯大林模式,某种程度上是苏联之基,是苏联存在的理论基础。十月革命后,为实现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以及打退国内白军和挫败国外帝国主义势力干涉的需要,列宁在苏俄推行“民族自决”政策,允许境内大中民族建立自己的苏维埃政权,而后以平等身份并入苏联,这是1922年苏联建立的重要依据。

不过因为苏波战争的失败,列宁在世界范围内推进无产阶级革命的计划最终流产,而后苏联推行新经济政策,经济开始逐渐复苏。

1924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逐渐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相比于列宁掀起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浪潮的理想,从基层一路打拼上来的斯大林无疑更加务实。他认为只有一个强大的苏联才能为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支撑,所以斯大林将重心放在苏联的强大上,在经济政策上也抛弃了列宁时代的新经济政策,开始大力推进苏联的重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事实证明正是斯大林对钢铁的执着,才使得苏联在面对德国法西斯时有了活下来并反败为胜的可能。

而因为欲强苏联,必先强俄罗斯,所以斯大林也成为“大俄罗斯”主义的忠实拥趸,昔日各加盟国地位平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俄罗斯成为名副其实的苏联核心,而这也在客观上强化了苏联的凝聚力,为苏联在二战后一跃成为超级大国提供了可能。2、国际形势的机遇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是苏联能在短短27年时间里一飞冲天的重要原因。从苏联成立的那一刻开始,强邻环伺的局面就始终没有改变,单打独斗的苏联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中可谓举步维艰,二五计划的不圆满就是最好的缩影。

但1929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改变了这一切,相比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哀鸿遍野,共产主义路线的苏联则显得欣欣向荣。为了缓解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各国不得不陆续松开对苏联的封锁,于是大量资本和技术工人开始纷至沓来,为苏联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等到1937年,苏联的工农业总产值已经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强国。

作为二战期间伤亡最大的国家,苏联在二战期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其男女比例更是长期严重失衡。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因为二战期间法西斯的肆虐,美英等国不得不选择和苏联联手,苏联则趁反击德国法西斯的历史机遇横扫东欧,扶持建立了一系列共产主义政权,强大的共产主义阵营由此横空出世,苏联借助二战实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输出。所以虽然沙俄和苏联一脉相承,但苏联无疑更有强国的基因。

不过因为骨子里的专制基因难以改变,苏联终归还是难逃分崩离析的尴尬命运。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继续浏览:

上一篇:狗狗指尖流脓怎么办

下一篇:老人被骗存钱怎么办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80131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