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怕自己抑郁怎么办
父母不相信自己抑郁,想孤独终老又怕难以忍受怎么办?
你因为受伤感太重,所以对于婚姻、生育目前都是排斥的,这个排斥里其实蕴含着很多的害怕,你担心你的孩子会重蹈你的覆辙。又喜欢的男生也不敢接近,你在退缩,也是在自我保护。
不接近,也就不会再有受伤的可能了,但同时也没了疗愈的可能。
了解抑郁症的表现,并和父母沟通要和父母交流抑郁症的事情,首先自己就要了解清楚什么是抑郁症的症状,抑郁症的表现,最好能去医院做一个抑郁症的测试。如果不能明确是有抑郁症,只是有抑郁情绪,也应该好好的了解清楚,自己抑郁情绪的轻重程度。和父母的对话注定艰难要意识到和父母对话抑郁症是很艰难的。把抑郁症或者抑郁症的表现告诉父母,在表达时候的情绪可能会很激动起来。
你和父母在交流抑郁症的时候,可能情绪都会有比较大的起伏,这都是正常的现象。抑郁症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在它恶化成重度症的时候,尽早进行处理,才能尽早痊愈。向你信任的老师寻求帮助父母对题主的病情不知道怎样处理,或者了解的不够深入,导致他们不够重视。
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向学校的班主任,心理辅导员或教导主任寻求帮助。现在国家对学生的抑郁症很重视了,每个学校的老师都很重视,只要你向他们求助都会得到回应。这样可以帮助你鼓起勇气,对谈论自己的抑郁症不再有所畏惧。
提前考虑父母可能提到的问题做好准备,要解释什么是抑郁症,并描述你的感受和症状。题主可以提前把自己想表达的要点写在纸上,和父母交流的时候带在身上,在交流时可以拿出来看看。你还可以分享自己想法,告诉父母,在你看来他们应该如何帮助你。
父母可能会有很多问题。题主可以提前想好自己的答案,或者直接告诉父母,你更想咨询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医生。请求就医或者进行心理干预不要指望你一提起抑郁症这个话题,父母就知道如何处理。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你担心自己的状况,希望得到帮助。
你可以说:“我觉得我需要去做一些心理治疗,或者请心理医生帮忙诊断一下。”心理医生或者精卫中心可以帮题主确定自己是否患有抑郁症。此外,通常只有看过精神科的医生,你才能够接受专业的治疗,同时进行相关的心理干预。不管怎样独自面对抑郁症是一件很无助的事情,没有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也应该尽量寻找身边大人的支持。
慢慢的和父母普及抑郁症的表现,只要他们接受了,就能给到很有力的支持。也能得到及早的治疗。
父母不相信自己有抑郁症怎么办?
与父母沟通,与医生配合。第一,你不能单凭心理检测量表,就判断自己得了抑郁症,因为心理测试,只能作为参考。
只有专业医生的诊断,才能够确定。
第二,在这个抑郁症被妖魔化的大环境下,爸妈可能是不敢信,需要给他们接受的时间。第三,如果医生确诊,爸妈还是不相信。说明你并非是他们的权威。那么找到权威来改变父母的态度,就是你要做的。
比如说,可以找老师来说明。再就是要乖乖听话,吃药、睡觉,离糟心的人远一点。第四,不要试图用“我抑郁了”来作为逃避现实的借口。
真正抑郁的人,并不太希望被贴上这样的标签,被区别对待。
怀疑自己有抑郁症但是爸妈不相信怎么办?
这种情况一定要和自己的父母沟通交流,告诉他们你内心的感受,以及自己的现状,目前需要调整心态,保持心情愉快,均衡营养,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多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沟通交流,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觉得自己得了抑郁症,可是父母不相信怎么办?
在如今的社会当中,无论是学生还是已经在社会中打拼的青年人,对于竞争都十分的看重,当然每一个人也都会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十分努力,在这种努力当中,也不乏会忽略自己的感受。虽然抑郁症在大家看来并不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病,但是得了抑郁症的人会对自己的生活失去所有的希望,当自己在向父母诉说时,也会有的父母对这种病并不重视。
所以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自己更加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向身边的朋友倾诉自己的心事。
积极接受治疗,调整好心态对于每一个患有抑郁症的病人来说,自己的心态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调整到正常的,所以积极接受医生的治疗才是最重要的,并不能因为自己对生活没有了任何热情,就放弃对自己的治疗,要相信自己,在社会当中仍然会特别重要,自己的生活仍然有希望,对于医生的建议,要更加的听从,才能够更快的让自己从病态的生活当中恢复过来。在这中间朋友也会显得尤为重要。不去理睬父母的一些言行虽然对于所有的人来说,能够尊敬自己的父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在自己患有抑郁症的时候,自己的父母并没有理解自己的病情,所以有些时候我们也有必要去不理睬父母的一些行为,才会对自己的病症有一些的帮助,毕竟抑郁症并不像其他病症一样能够药到病除,抑郁症,更多的是需要自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虽然现在很多人对于抑郁症这种病症并没有十分多的关注,甚至对于这种病症,也会带有一定的偏见,但是抑郁症和我们平时中最常见的病症一样,是需要治疗才能够让自己的身体恢复正常。
孩子得了抑郁、双相,父母恐惧!压抑!该怎么办?
我们晴日心理基于多年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尤其是结合大量深度催眠下心理干预的临床实践,对抑郁症、双相障碍等常见精神心理障碍的病因有了突破性的、深入的发现: 抑郁症背后的心理根源是叠加性心理创伤; 双相障碍和强迫症的心理根源是以叠加性心理创伤为主,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为辅的病理性记忆。 我们不断在文章和视频中分享、阐述这个观点,得到了很多患者父母的认同。
不过这仍未能解开他们的疑惑:“我们知道孩子得病与过去的经历有关,那接下来该怎么做,才能帮助他们加快康复?” 确实,父母对疾病的病因有客观、理性和深入的理解,这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的具体改变和行动也很重要。
孩子能否加快康复,与父母的表现有重要关联。以下总结了几个简要建议。 01、稳住心态,先学习科学知识 孩子被诊断为抑郁症、强迫症,还是双相障碍,父母感到焦虑是人之常情,但这并不利于解决问题。 当父母意识到自己处于焦虑、甚至恐惧中时,要及时给自己来一个提醒:我之所以焦虑、恐惧,可能是因为了解信息不全面,或受到了一些信息的误导,因此很可能陷入了灾难化思维。
这里所说的“信息”,往往就是指父母从精神科医生、互联网处了解到的、碎片化的疾病信息,尤其是关于双相障碍。 很多父母从没听过这个诊断,就诊时医生也没有时间充分介绍,他们只好上互联网找答案。 但互联网上关于双相障碍的信息比较落后、而且不全面,整体传递出较悲观的一面。
比如“双相预后不良”、“需终身服药”、“属于重性精神病”等信息,这如同一道晴天霹雳,令家长感到震惊,继而焦虑,甚至恐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时候,这些信息甚至是从某些精神科医生的嘴里说出来的,更加令家长诚惶诚恐,马上联想到自己的孩子以后就会变成医生说的那样,陷入灾难化思维。 我们接诊过一位患者,当时他第一次去精神科就诊时,是由母亲随同的,而他的父亲因出差而无法一起前往,但他时刻关注儿子的情况。
随后,患者母亲打电话告诉父亲,儿子被诊断为双相障碍,医生说这是重性精神病,可能要吃一辈子药。这位患者的父亲立刻崩溃,并坐在机场大厅的地上痛哭,“当时觉得我的孩子这辈子都完了”。 这些信息不能说都是错误的、骗人的,这确实是过去某个很长的阶段里,精神科医生通过临床观察和统计而得出的临床经验和总结。
但它们只代表了精神医学单个学科、在过去某个阶段对双相障碍的诊疗经验总结和概括,并不代表当下的每个个体。近几年来国内精神科不断发展,临床治疗越来越重视心理 社会 因素,这是前所未有过的。而且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康复环境和条件不同,过去统计得出的概率并不能决定个体病情的走向。 另外,国内外现行精神障碍诊疗体系基本属于症状学诊断,并非病因学诊断。
也就是精神科大夫仅从精神医学的角度搜集症状、下诊断,并不探究背后的原因,也不懂得这些问题在其它学科里有怎样的理解和解决方法。 可当青少年出现精神心理问题时,往往表现为认知、情绪、意志力和行为等方面的偏差,还通常伴有学习障碍。这涉及了精神医学、心理学、教育学、 社会 学等领域,尤其是心理学和教育学。 所以,精神科医生对孩子下的诊断仅代表了这一学科的标签,而不是孩子就是这个标签,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解。
家长感到极度焦虑、恐惧时,往往就是把精神科的标签看得太重了,而不具备其它学科关于这些问题的科学知识。 这就是为什么父母一定要多学习、多了解。尤其是要掌握科学的、跨学科的精神心理学知识,还有国内顶尖精神科专家对疾病的最新解读,才能从更全面、更高的知识层次看待孩子的问题,降低焦虑和恐惧。 02、有意识地为孩子修复创伤 孩子之所以患病,“叠加性心理创伤”是最主要的根源。
父母最好对心理创伤的相关理论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外显记忆、内隐记忆、病理性记忆和记忆再巩固概念。 以下推荐2本关于心理创伤的书籍: 第一本是《创伤与复原》,是美国顶级心理创伤疗愈专家朱迪思·赫尔曼的著作,对于心理创伤的来源与内涵进行了详细介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一本是《身体从未忘记:心理创伤疗愈中的大脑》,是知名心理创伤治疗大师范德考克的著作。书中通过充分的临床证据,分析了心理创伤对大脑、躯体、情绪、心理和精神造成的巨大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两本书有助于患者家长进一步理解“心理创伤”,进而理解孩子出现问题和目前种种症状的原因。
不过,这两本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两位专家对心理创伤的分析仍停留在外显记忆层面,他们在临床中所修复的创伤基本是患者能想起的、说出来的创伤记忆。 但我们通过大量深度催眠下心理干预,患者在外显记忆层面记得的创伤事件,与内隐记忆层面的很可能有较多细节上的差别。 也就是患者虽然记得那件事,但具体的经过记得不准确了。
而这些细节往往与情绪、行为症状息息相关。 还有,大部分患者都在幼年、童年经历过心理创伤,这也是患病根源的其中一方面。可他们通常都忘得一干二净了,或至少印象模糊了,只能在深度催眠下,到内隐记忆层面去寻找。
对心理创伤的理论有所了解后,父母可以开始寻找孩子可能遭受过的心理创伤,有一些事件是孩子记得的,一提起就不开心的,这明显是心理创伤。 而对于他们已经忘记的,要靠父母有意识地追溯到孩子婴幼儿、儿童时期,反省当时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关系。 比如,是否对孩子有过肢体暴力、语言暴力、忽视、贬低,或者要求过于严厉、多次违背承诺、爱说教、不懂得尊重和理解孩子等教育方式,这都有可能造成叠加性心理创伤。 如果回想起有,可以在孩子情绪比较好的时候,向孩子真诚地道歉。
道歉只是其中一步,还需要父母持续地作出改变,积极弥补,才有可能更好地修复孩子的心理创伤。 有些父母发现自己曾对孩子造成这么多心理创伤后,非常懊恼,甚至自责、自罪中,“孩子遭罪都是因我而起”。 父母有悔过之心是好事,这是自我反省的前提。
但是自我反省不等同于自责自罪,责备自己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有可能导致自己也出现抑郁症状。如果父母自己也成半个病人了,就更难帮助孩子加快康复了。 有些父母出于内疚,一味满足孩�。
上一篇:发烧打针致残怎么办呀
下一篇:与滴滴发生碰撞怎么办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80131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