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对人处事是怎样的?
奥本海默对人处事是怎样的?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
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二战人物 奥本海默 简介

尤利乌斯·罗伯特·奥本海默(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1904年4月22日—1967年2月18日),男,著名M籍YT裔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M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教授,被誉为人类的“Y子D之父”。曼哈顿计划期间,1943年奥本海默主持创建了M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并担任主任,而后于1945年7月主导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颗Y子D,因此被誉为“Y子D之父”。
WW2后,奥本海默曾短暂执教于M国加州理工学院,之后来到M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AS)工作并担任院长(1947年-1966年)。
奥本海默的评价

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1904年出生在纽约一个富裕家庭。由于家道中 落,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到他成为伯克莱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政治 观念左倾激进的人了。
1942年,奥本海默入选一个物理学家团体,评估制造原子弹的可能性。
主持美国政 府这个“曼哈顿计划”的戈罗夫斯将军(Gen. Leslie R. Groves)深为奥本海默的思想 和才华所吸引,他不顾监督“曼哈顿计划”的一些安全官员的反对,将奥本海默任命为 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the Los Alamos Scientific Laboratory)的主任。 这个新的实验机构在1943年4月成立的时候只有几百名科学家,但是迅即发展成一个 拥有六千名男女专家的“秘密之城”。二十七个月以后,这些专家在他们昵称为“奥匹 ”的奥本海默领导下,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原子弹。 洛斯·阿拉莫斯的人们一致认为,没有奥本海默的非凡领导才能,原子弹赶在战争 结束之前实验成功,并且投入使用,是不可能的。
对于成为美国原子弹之父的奥本海默 来说,这是一种骄傲,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旷野中的“秘密之城”洛斯·阿拉莫斯范围很大,星散着许多 低矮的办公室、实验室。奥本海默不是驾驶一辆军用吉普,就是开着他自己的那辆大型 黑色别克,在这些办公室、实验室之间出没。
每到一处,他总是坐在房间的最后面,不 停地抽烟,静静地聆听大家的讨论。他的出现常常可以激活人们的更高想像能力。 物理学家威斯科夫(Victor Weisskopf)说:“每当一个新的计划开始试行,或者 一个新的概念开始酝酿,奥本海默就会出现在那个实验室或者讨论会现场。
大部分时候 ,他都不会提出他自己的见解或者建议。他的重大影响来自其他方面。他的连续、长时 间出现,使我们强烈地感觉到,他是和我们直接在一起的。
” 理论物理部主任贝舍(Hans Bethe)回忆起一次讨论会,主题是已经辩论过多次没 有得到结论的熔化钚的容器问题。听了辩论以后,奥本海默站起来做了一个总结。他没 有直接说哪一种意见是对的,但是当他离开会场的时候,大家都已经明白最后的结论是 什么了。 1944年底,盟军登陆诺曼底六个月以后,形势已经非常清楚:欧洲战事行将结束。
洛斯·阿拉莫斯的科学家们开始从道德角度,思考继续研制这种大规模杀人武器的必要 性。实验物理部主任威尔森(Robert Wilson )就此问题和奥本海默进行了长时间谈话 。他建议,举行一个正式的会议来公开讨论原子弹是否必要的问题。威尔森发现奥本海 默面有难色:“他建议我们说点别的什么,因为他不想让那些安全人员来找我的麻烦。
” 尽管对奥本海默心怀尊敬,威尔森还是在洛斯·阿拉莫斯遍贴告示,宣布举行一次 公开会议,讨论“原子弹对文明的冲击”问题。 那次会议有二十个人参加。令威尔森意外的是,奥本海默准时出席会议,聆听了大 家的讨论。威尔森回忆道:“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畅快的讨论,讨论的主题是:大战胜 利在即,为什么还要制造原子弹。
” 年轻的爆炸技术物理学家罗森(Louis Rosen)记得奥本海默在一次讨论会上的演讲 ,题目是“美国对人类社会使用这样的武器是否正确”。奥本海默强调,身为科学家, 在如何使用原子弹这样的问题上,我们发表意见的权利和普通公民是一样的。罗森说, 奥本海默是一个“非常雄辩而且有说服力的人”。
化学专家赫契菲尔德(Joseph O. Hirschfelder)也记得一次类似的讨论会,举行 地点是洛斯·阿拉莫斯一处矮小的木屋。那是1945年初一个寒冷的星期天黄昏,天降暴 雨。奥本海默说,尽管我们大家都注定生活在永久的恐惧之中,但是,这样一颗炸弹有 可能结束所有的战争。
这样的一个希望对于许多正在组装原子弹的科学家们有相当的说 服力。 在另外的场合,奥本海默也说过,如果世界上的人们不了解这样一种新型武器已经 问世,这场战争是不应该结束的。如果原子弹依旧是一个军事秘密,那么下一次大战必 定是一场原子弹战争,并且会被用来进行突然袭击。科学家必须走在前面,他解释道, 立足在一个至少已经检测过的地方。
1945年4月12日,正好是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建立两周年,传来了罗斯福总统逝世 的消息。奥本海默在吊唁罗斯福总统的会议上说,多年来我们大家都经历了巨大的痛苦 和恐惧,罗斯福总统使得全世界亿万人民有了信心:我们在这场战争中所做出的牺牲, 将使一个更加适合人类文明的新世界诞生。他的结论是:“我们应该献身于这个理想, 使这个壮丽事业不会因为罗斯福总统的死亡而中止。
” 他始终相信,罗斯福总统和他的手下,对这个威力恐怖的新武器的使用需要一个新 思路这个事实是了解的。吊唁会后,他对助手霍金斯(David Hawkins)说:“罗斯福是 个伟大的建筑师。现在,杜鲁门也许会是个好工匠吧。” 杜鲁门入主白宫以后,太平洋战场进入了最血腥的杀戮阶段。
1945年3月9日晚上, 三百三十四架B-29轰炸机向东京投下了无数吨凝固汽油弹和高爆炸弹,高温火焰杀死了 十万人,将东京十六平方哩的地区一举夷为平地。这样的火焰轰炸袭击一直持续到七月 。日本数十万平民丧生,仅剩下五个城市没有毁灭。
这是纯粹的战争行动,轰炸不再仅 仅针对军事设施,盟军的目标是摧毁整个国家。 火海轰炸对普通美国人来说不是秘密。大家从每天的报纸上都可以看到具体的报。
奥本海默其人其事{说明他的善于辞令}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20多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Gotting en)做玻恩(M. Born, 1882-1970)的研究生。
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 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 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
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40多岁了, 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不时出现,不过比 起以前要较少出现一些。 奥本海默的演讲十分吸引人,他善于辞令,听者往往会着迷。1964年为了庆祝他60 岁的生日,三位同事和我编辑了一期刊物,在前言中我们写道:“他的文章不可速读,它 们包容了悠雅的风格和节奏,它们描述了近代科学时代人类所面临的多种复杂的问题,详 尽而奥妙。”像他的文章一样,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 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是怎样的性格和为人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
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
上一篇:治疗偏瘫最好的方法有没有?
下一篇:月经还没来怎么催它来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80131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