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肝吸虫感染有哪些症状?

肝吸虫感染有哪些症状?

最佳回答2022-10-25 20:36:54

肝吸虫感染有哪些症状?

肝吸虫病早期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消化道症状,还可能伴有心悸、失眠等神经衰弱的症状。儿童还有可能出现磨牙、夜惊、异食症、营养不良以及生长发育障碍。

当虫体堵塞胆管时,会出现明显的急性胆管炎的表现,主要是高热寒战、上腹部剧烈绞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并阵发性加重,疼痛可以向右肩背部放射,还可以伴有黄疸,也就是典型的Charcot三联征。

如果并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时,还会出现感染性休克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比如谵妄、嗜睡、昏迷等。肝吸虫病如果反复发作,还可以造成明显的肝硬化,出现肝脏肿大、腹水、脾亢、下肢浮肿、贫血以及上消化道大出血等。

肝吸虫病有哪些临床特征?该如何进行防治?

临床特征若患者得了肝吸虫病,其实引起的症状表现比较多,由于患者病情程度不一样,引起的症状表现也有差异化,具体概括如下:第一,若患者病情比较轻,是不会有症状表现的,一般在吃过饭后可能会感觉到上腹有饱胀感。第二,如果患者是中度病情,会感觉到右上腹有疼痛,并且食欲降低,在吃饭之后,上腹部有一种坠胀感,有的时候会出现腹泻或肝区不适。

第三,如果病情是中毒的,一般起病比较急,患者会出现发热或黄疸,腹痛等症状。

第四,如果病情到了晚期,可能会有肝硬化。患肝吸虫病之后会导致患者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主要的症状就是头昏、头痛、腹泻、身体疲倦、乏力。随着疾病的加重,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肝区疼痛以及发热和消化不良等不适,病情特别严重的患者会出现生长发育障碍。所以在患肝吸虫疾病之后,应及时到正规的医院去接受相关的诊疗措施。

导致肝细虫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感染了华支睾吸虫,患病之后需要及时规范治疗,病情较轻的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彻底治愈。病情较重的患者,治疗周期会相对较长。预防方法肝吸虫病其实易于防治,关键是看人们是否了解和认识肝吸虫病的危害,主动改变生吃鱼肉的习惯。

实验证明,在厚度约1mm的鱼肉片内的囊蚴,在90℃的热水中,1秒钟即能死亡,75℃时3秒内死亡。如果以前有吃鱼生的习惯,建议做肝功能检查和肝脏B超检查,了解肝吸虫感染的情况,或者直接去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粪检,查看是否感染肝吸虫。如果已经有感染的话,需到医院就诊,口服药物驱虫即可。

感染肝吸虫会有什么症状

肝吸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是肝吸虫成虫寄生肝内胆管所引起。虫卵随胆汁入肠,由粪便排出体外,落入池塘;被淡水螺吞食,在螺体内发育形成尾蚴而出螺体,再侵入淡水鱼或小虾肌肉内,即成囊蚴,人或其它肉食或杂食动物吞食带囊蚴的鱼虾,即被感染。

成虫寿命达15-25年,我国华东、华南、西南、东北等共有23个省、市、自治区有此病分布。

轻中度感染时肝内胆小管病变不明显,虫数多时肝内胆小管因机械性堵塞、胆汁淤积而扩张,胆管增厚。急性重度感染时可有细胞浸润及胆小管周围充血等炎症变化。慢性感染则以结缔组织及弹力纤维增生为主,肝细胞可有脂肪变性萎缩,肝吸虫感染偶有引起胆汁性肝硬化,也可诱发肝胆管及胆囊内胆色素结石,本病与原发性胆管细胞癌间可有一定关系。 本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视感染轻重而异。

感染较轻者可无症状,当初次大量感染非流行区居民时,人体反应常特别显著,患者可出现发热、乏力、黄疸、肝区疼痛,肝脏肿大且有压痛。流行区居民慢性多次感染, 可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泻、乏力、营养不良、黄疸、肝脏肿大等症状。少数长期反复严重感染者,最后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当成虫迁移至总胆管时,可引起胆绞痛和梗阻性黄疸。

什么是肝吸虫病?有什么危害?症状是什么?

肝吸虫又称华支睾吸虫,其成虫寄生于人的肝、胆管内,可致肝吸虫病。临床上以纳差、腹泻、上腹部不适、肝肿大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等为特征。

本病在国外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各国,国内23个省、市、自治区有本病流行。

以广东、台湾等省为主要流行区。肝吸虫病肝吸虫病潜伏期为1个月左右,轻度感染常无明显症状,仅在病人粪便中发现虫卵,少数有轻度上腹部不适、腹泻等。较重感染者起病缓慢,除有纳差、腹泻、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外,常有心悸、失眠、眩晕等神经衰弱症状。肝肿大以左叶为著,少数反复感染者,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和门脉高压。

严重感染的儿童,可出现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对本病缺乏免疫力肝吸虫病,或连续多次大量感染者,可在大便未查见虫卵之前,突然发生寒战、高热和腹泻,肝肿大并有压痛,少数有脾肿大和黄疸,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一般将本病分为以下临床类型:①肝炎型:最为常见,有乏力、上腹不适、腹胀、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隐痛。

体检有肝脏轻、中度肿大,常无压痛,部分病人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如不注意询问流行病史,易将本病误诊为病毒型肝炎。②胆管炎型:病人有畏寒、寒战、发热,同时伴有上腹阵发性绞痛,有时有黄疸,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增高,此型病人常并发胆管炎或胆囊结石。

(3)胃肠炎型:表现为腹胀、腹泻,大便每日约3~4次,无脓血,镜检常无异常发现。(4)肝硬化型:表现为肝脏肿大,质硬,有腹水、脾肿大、血浆白蛋白降低、贫血和下肢浮肿,此型在流行期以儿童为多见,多伴有营养不良。(5)侏儒型:此型常同时伴有肝硬化,多发生于严重肝感染的儿童病例。

(6)隐匿型:此型最为多见,一般无症状,仅在体检、流行病学调查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而发现。(7)混合型:在患病期间同时伴有上述各类型。

什么是肝吸虫?有什么害处?

肝吸虫(liver fluke)又称华枝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Cobbold, 1875) Looss, 1907,简称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又称肝吸虫病。

本虫于1874年首次在印度加尔各答一华侨的胆管内发现,Mc Connel 1878年报道了我国第一例华支睾吸虫感染者(香港一名厨师),但在1975年湖北江陵西汉古尸粪便中发现本虫的虫卵,继之又在该县战国楚墓古尸中见该虫卵,从而证明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至少已有2300年以上历史。

形态:成虫体型狭长,背腹扁平,前端稍窄,后端钝圆,状似葵花子,体表无棘。虫体大小一般为(10~25)mm×(3~5)mm。口吸盘略大于腹吸盘,前者位于提前端,后者位于虫体前1/5处。消化道简单,口位于口吸盘的中央,咽呈球形,食管短其后为肠支。

肠支分为两支,沿虫体两侧直达后端,不汇合,末端为盲端。排泄囊在体后为一略带弯曲的长袋,前端到达受精囊水平处,并向前后部1/3处,呈分支状。两睾丸各发出1条输出管,向前约在虫体中部汇合成输精管,与储精囊相同经射精管进入位于腹吸盘前缘的生殖腔,缺阴茎袋、阴茎和前列腺。

雌性生殖器官有卵巢1个,浅分叶状,位于睾丸之前,输卵管发自卵巢,其远端为卵模,卵模周围为梅氏腺。卵模之前位于受精囊旁,也与输卵管相通,为短管,开口于虫体背面。卵黄腺呈滤泡状,分布于虫体的两侧,两条卵黄腺管汇合后,与输卵管相通。

虫卵形似芝麻,淡黄褐色,一端较窄且有盖,卵盖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另一端有小疣。流行:肝吸虫(华支睾吸虫)主要分布在亚洲,如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东南亚国家。在我国除青海、宁夏、内蒙古、西藏等尚未见报道外,在27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发现或流行。

据2001一2004年第二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流行区感染率为2.4%,推算流行区感染人数为1249万人。其流行区感染率比1990年第一次全国调查上升了75%。感染率最高是广东省,为17.48%,其次是广西和黑龙江,分别为9.44%和4.54%,分别上升了182%、164%和630%。因该病属人兽共患病,估计动物感染的范围更广。

华支睾虫病的流行,除需要粪便下水,水中有适宜的第一、第二中间宿主及终宿主外,还与当地居民饮食习惯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1.传染源 能排出肝吸虫(华支睾吸虫)卵的病人、感染者、受感染的家畜和野生动物均可作为传染源。主要保虫宿主为猫、狗和猪。另外还有报道,牛、鼠类、水貂、狐狸、野猫、獾、水獭、豺、狼、虎等30余种哺乳动物也是保虫宿主。

在实验室,豚鼠、家兔、大白鼠、海狸鼠、仓鼠等多种动物均可感染华支睾吸虫。华支睾吸虫有着广泛的保虫宿主,其感染率与感染度多比人体高,对人群具有潜在的威胁性。2.传播途径 肝吸虫(华支睾吸虫)病的传播有赖于粪便中的虫卵有机会下水,而水中存在第一、第二中间宿主以及当地人群有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虾的习惯。作为肝吸虫(华支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的淡水螺可归为4科6属12个种,最常见的有:纹沼螺、赤豆螺(傅氏豆螺)、长角涵螺。

这些螺均为坑塘、沟渠中小型螺类,适应能力强。各种螺感染肝吸虫(华支睾吸虫)的程度各地报道不相同,而且感染率随季节变化。在螺体内,肝吸虫(华支睾吸虫)一般只发育至尾蚴阶段。

但也有报道肝吸虫(华支睾吸虫)在螺体内能发育成为囊蚴,这可能是尾蚴成熟后因环境变迁,螺不能在水内生活,尾蚴不能逸出,而进一步发育为囊蚴。肝吸虫(华支睾吸虫)对第二中间宿主的选择性不强,我国已证实的淡水鱼宿主有15科57属101种。但从流行病学角度看,起传播作用的主要是常见的经济鱼类和常见的野生鱼类。

养殖的淡水鲤科鱼类,如草鱼(白鲩)、青鱼(黑鲩)、鲢鱼、鱅鱼(大头鱼)、鲮鱼、鲤鱼、鳊鱼和鱼等特别重要,是居民最常食用的鱼类。有调查报告,2006年在广东中山检查从鱼苗场购买的鲩鱼,含囊蚴阳性率为75.7%。2009年在广东深圳市售的6种淡水鱼肝吸虫(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率为16.0%~40.2%,长春市市售淡水鱼肝吸虫(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率为平均为1.72%,其中鲤鱼的感染率为5.26%。常见的野生小型鱼类如麦穗鱼、克氏鲦鱼感染率很高,与儿童肝吸虫(华支睾吸虫)病有关。

在台湾省日月潭地区,上述两种小鱼肝吸虫(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感染率甚至高达100‰2008年前的资料表明在黑龙江佳木斯和绥滨、广东珠江三角洲、安徽合肥、重庆、山东莱西、四川遂宁、吉林永吉等地麦穗鱼感染率曾达100‰囊蚴可分布在鱼体的各部分,如肌肉、皮、头、鳃、鳍及鳞等,一般以鱼肌肉最多,尤其在鱼体中部的背部和尾部较多。也可因鱼的种属不同,囊蚴的分布亦不同。除淡水鱼外,淡水虾如细足米虾、巨掌沼虾、中华长臂虾和螯虾等也可有囊蚴寄生。

3.易感人群 肝吸虫(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无性别、年龄和种族之分,人群普遍易感。流行的关键因素是当地人群是否有生吃或半生吃鱼肉的习惯。实验证明,在厚度约lmm的鱼肉片内的囊蚴,在90℃的热水中,1秒钟即能死亡'75℃时3秒内死亡,70℃及℃时分别在6及15秒内全部死亡。囊蚴在醋(含醋酸浓度3.36%)中可活2个小时,在酱油中(含NaCI19.3%)可活5小时。

在烧、烤、烫或蒸全鱼时,可因温度不够、时间不足或鱼肉过厚等原因,未能杀死全部囊蚴。成人感染方式以食生鱼或未煮熟的鱼为多见,如在广东珠江三角洲、香港、台湾等地人群主要通过吃“鱼生”、“鱼生粥”或烫鱼片而感染;东北朝鲜族居民主要是用生鱼佐酒吃,辽宁、吉林和黑龙江部分地区居民有活吞小鱼,吃盐拌生鱼(小鱼)的习惯而感染;福建省晋江地区南安县部分居民喜食生虾也有感染。小孩的感染则与他们在野外进食为烧烤熟透的鱼虾有关。

此外,抓鱼后不洗手、使用切过生鱼的刀片及砧板切熟食、用盛过生鱼的器皿盛熟食等也有使人感染的可能。生活史:肝吸虫(华支睾吸虫)生活史为典型的复殖吸虫生活史,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

肝吸虫病有哪些症状表现

你好,肝吸虫病轻者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通常有轻度的食欲减退,上腹饱胀,轻度腹泻、消化不良,肝区不适或隐痛,肝肿大等消化道症状,并有头晕,失眠、疲乏,精神不振,心悸,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

继续浏览:

上一篇:吃红萝卜有什么好处

下一篇:不知道有哪些绿写六个?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80131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