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是如何形成的?
痰是如何形成的?
痰是由呼吸道黏膜上皮分泌物与空气中的颗粒物、病原微生物、各种炎症细胞以及坏死脱落的黏膜上皮细胞组成,可能是粘液、脓液,也可能是两者的混合物。痰是如何形成的?咳痰是一种临床症状,但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因为分泌痰的作用就是让痰包裹住进入呼吸道的细菌、病毒、异物等,促使这些有害成分排出体外。
所以说,痰其实是很脏的一种物质,而痰形成的原因也有很多。首先,西医眼中的痰。在西医看来,咳痰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它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若只是偶尔的少量咳痰,而且痰为无色透明或灰白色粘液,而且只是短暂发作,这很有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或轻度的 炎症,注意观察即可。
但是,如果发现咳痰久久不能好转,而且痰量增加,颜色发生变化时,就需要及时就诊了。痰的形成更常见于感染性疾病,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鼻炎、鼻窦炎、咽炎等产生的脓性分泌物;二是下呼吸道感染所致的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产生的分泌物。正常情况下,呼吸道粘膜分泌的粘液量正常,浓度正好,可以起到净化吸入物,调节湿度,清洁肺部吸入气体的作用。
但是,如果发生感染后,会导致粘液成分变化,形成炎症细胞、病原微生物等,如此呼吸道粘液会变得粘稠,也就形成了痰。其次,中医眼中的痰。中医眼中的痰的形成是比较复杂的一个过程,《证治汇补》中曾记载:人之气道,贵乎清顺,则津液流通,何痰之有?若外为风、暑、燥、湿之侵,内为惊、恐、忧、思之扰,饮食劳倦,酒色无节,荣卫不清,气血浊败,熏蒸津液,痰乃生焉。
也就是说,痰的形成不仅与邪气入侵有关,还与情绪、饮食、劳累等都有关。气血津液气化功能失调,是痰生成的基本病机。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有关。
肺主呼吸,如肺失肃降,加之风邪或寒邪侵肺,肺内津液凝聚即形成痰。脾主运化,负责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脾湿不化,痰则自生。当然,痰的形成还与其他脏腑有关。脏腑功能不足,水液滞留,聚而成痰,为“湿聚”;阳气偏盛,内火过旺而生痰,为“太过”;阴虚内热,水液煎熬成痰,为“热炼”;气血虚,推动力不足水液停滞成痰,为“不及”。
理论上来讲,五脏六腑均可生痰。常见的原因有本身体质虚弱,脾胃薄弱,中气不足;饮食不洁,偏爱冷食、生食、肥甘厚腻食物等,伤及脾胃;外感失治或屡患外感,伤及肺气,肺气不利,必致咳嗽痰多;湿邪侵犯或思虑过度、劳倦,伤及脾胃运化功能,导致水湿内停则凝结成痰。
痰是怎么形成的
痰液的形成和影响因素呼吸道液体是一种由许多成分组成的物质。它的高液体含量是上皮对离子和水转运的结果,而它的大分子主要来源于血液的漏出或局部分泌细胞的产物。
清蛋白是主要来自血液,而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浆液细胞分泌抗微生物蛋白(如溶酶体和铁传递蛋白)和蛋白酶抑制剂。
由信号分子(即神经递质)激活细胞表面的受体,进而激活导致细胞内钙升高的信号转导通路,其结果是发生分泌颗粒的胞吐作用。在颗粒释放后,粘蛋白通过细胞内的缠绕形成聚合体凝胶。浆液细胞产物和来自血液的分子与粘蛋白相互作用以调节凝胶的粘滞度。粘液与上皮纤毛的机械性活动相结合,起着转送带样作用,以每分钟10~20μm的速度将气道中的污物运出。
当呼吸道发生炎症病变时,呼吸道液体的成分就会发生改变,形成痰液。痰液中包含粘液、异物、病原微生物,各种炎症细胞及坏死脱落的粘膜上皮细胞等成分。痰液中液体主要是由支气管粘膜上皮的分泌粘液的腺体和杯状细胞分泌的。
腺体的分泌受迷走神经支配,刺激迷走神经可以促使腺体分泌增加,杯状细胞除了也受迷走神经支配外,在直接受到吸人的干燥空气、刺激性气体等刺激后亦分泌增加。在慢性气管炎等疾病时,气管支气管内的腺体肥大,杯状细胞增多,分泌物的量显著增加,并且其粘稠度也大为增加,而气管粘膜的纤毛运动减弱,造成痰液清除功能受阻,粘液不易排出。痰液的粘稠度增加主要是由于痰中的酸性糖蛋白含量增加有关,这是由于糖蛋白分子依靠不同的键(如二硫键、氢键等)交叉联接在一起,形成一种凝胶网。
痰液含有电解质,其中Ca2+含量高,可以增加粘稠度。呼吸道感染时,由于大量炎症细胞的核破坏而产生的DNA亦使痰液的粘稠度显著提高,形成所谓脓痰,不易排出。痰的pH也影响其粘稠度,酸性液体中痰的粘稠度增加,而碱性液体中痰的粘稠度降低。
痰是如何产生的?
基本概述痰在医学上的定义,是指肺及支气管等鼻腔以下的呼吸管道的粘膜所分泌、用来把异物排出体外的粘液,特别是经过咳嗽吐出来的分泌。痰过多的话就应该引起重视了,并采取相应措施。
在人的呼吸道里,许多小纤毛麦浪一样朝向口腔的方向,慢慢将脏东西推出来,推到嗓子眼儿时,人就会咳嗽吐痰。
每个人的痰密度不同,里面什么样的细菌都可能携带。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80131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