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有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在近代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不能机械套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同样,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做教条,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只有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作出符合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第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具有独创性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就会创作出新的理论成果。从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历史大国,积淀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这些经验认真地加以概括和提炼,是优秀的历史传统在新的条件下得以传承,也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贡献。 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必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这就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文化进行认真的清理,剔除糟粕,吸取精华,又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社会过程。一、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毛泽东在1938年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的。
“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二、逻辑依据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客观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三、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来说,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历史文化、基本国情、革命和建设等实践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真理化和大众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具体化)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升华为新的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化)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融汇于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之中,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得心应手的精神武器。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需要指出的是,任何时候的中国实际都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总是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一定的国际环境之中。
因为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来,这个世界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处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和这个世界紧密相连。与此相应的是,任何国家的革命和建设都不是、也不可能是孤立地发生和存在着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从属于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的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中国从属于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当代中国处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处在开放的世界之中,中国的经济必然成为整个世界经济或者说全球经济的一部分;中国的民族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中彰显特色,焕发青春等等。因此,所谓中国实际,是指处在一定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中的中国基本国情、社会实践和历史文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中国实际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十分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经创造了举世公认的东方文明,有着独具特色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传统。这是一份非常宝贵的历史遗产,代表着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它渗透在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已经成为今天的中国和未来的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和中国具体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其结果,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本身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从而具有了“中国作风”、“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并且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另一方面,也促使中国历史文化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从而推进了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现代化。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同时又使中国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怎么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并通过中国民族形式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0世纪初的中国,经历了以鸦片战争为首的西方列强对中国传统自给自足生存模式的摧毁,经历了邻国大肆侵略惨绝人寰的漫长抗战,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身份,在列强的虎视眈眈下,苟延残喘。一个国家主权的沦丧,国土的分崩离析,更加使得经济文化一系列难以进行长足的发展,越是不发展,越是在西方世界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单凭有志之士不能改变国家当时复杂的现状,社会中突显出的问题也愈发的尖锐和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味照搬国外成功的改革经验,无异于玩火自焚,自掘坟墓。所以,马克思主义要能够在中国发挥它极强的正确性和借鉴性,就必须以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为蓝本,开辟专门的马克思主义中国道路。
要解决中国面临的各种问题,也必须将马克思主义限制在中国的具体环境中灵活应用,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有戴着镣铐跳舞,才不会趔趄走错道路。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实际问题的解决,伴随着新方法和新理论的诞生,这些不但不予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相违背,反而为其添加了更实际的应用意义,创造出的新的东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的复杂矛盾,而列宁则分析了帝国主义时期的复杂矛盾,但他们都没有明确如何分析现实复杂矛盾。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的应用之后,撰写了《矛盾论》,基本上确立了分析现实事物复杂矛盾运动的逻辑体系,该书阐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强调矛盾的特殊性,从方法论上批判了“左”、“右倾”的错误思想,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全面说明和发挥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所以,从理论上讲,《矛盾论》是对唯物辨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的极为系统和深刻的发挥,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在中国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辩证法和错综复杂的矛盾运动在理论上反映,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的产物,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大发展。
除此之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去总结中国的发展,能够建立中国完整的发展体系,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了解和懂得中国的历史状况,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发展规律,达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时间之完整的统一的理解和把握。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即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国的历史发展,以及近现代较为闭塞的对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民在接受外来思想是往往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尤其是马克思主义这种改变国家发展方向,方针政策的世界性理论,要使得它被公众所接受,既不能一味强调民族性,也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文化的部分进行融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文化进行认真的清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改变成中国国民喜闻乐见可以接受的方式,深入浅出解释并开始应用马克思主义,在一步步深化的过程中,改变国民一开始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偏见。
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得以生长和繁荣。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它们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当今世界,中国的发展形势较之前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一方面,历史的发展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国际形势的多变和经济贸易的全球化也为中国的发展建立了新的挑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国家关系的复杂,周边环境的动荡不安,全球面临的公害问题,中国的住房,医疗,养老,教育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解决,都对中国的发展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更不能沉浸在已有的成果里,在改变的局势下仍然使用过去既定的规律和结论,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实践性和民族性,还有时代性。时代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发展的,中国才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简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扩展资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马克思主义最大的存在意义就是告诉我们,观察任何一件事情一定要从实践开始,实事求是,不怕一切思想束缚,哪怕是曾经认为是正确的,后来被证明是行不通或不合时宜的,都要改正,只要目标不变,采取何种形式都不重要。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8013120号-1